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步蟾宫 明 · 梅鼎祚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六十种曲 玉合记 第三十出
小生李太尉小末李抱玉戎妆领卒上:坐整龙骧开虎帐。平鼠寝易如翻掌。
云高太甲映明堂。行见凯声欢畅。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其三 767年 唐 · 杜甫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瀼西
喧喧道路多歌(一作好童)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大历二年淮南李忠臣、汴宋田神功凤翔李抱玉俱先后入朝,河北诸镇未有入朝者,或传闻未实耳)
(一作自)是乾坤王室正,却交(一作教)江汉客魂销。
贺生擒高玉状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五
右。
臣得泽潞节度兼凤翔秦陇临洮观察处置等使李抱玉今月二十日牒称。
先锋将秀等十一月南梁州大雪岭北破前件贼党。
杀戮四千五百人。
生擒高玉妻及男女二人。
并获牛马八千头匹。
器械三千馀事。
又得李抱玉今月日状称。
南梁州城固县界擒高玉讫。
伏以此贼因依山险。
啸聚甲兵。
蚁斗郊畿之閒。
鸱张邑屋之下。
西与犬戎连接。
北与逆竖交通。
更唱迭和。
穷凶极恶。
神人所弃。
覆载不容。
李抱玉虔奉睿谋。
深入其阻。
始则俘其逆党。
终用覆此凶渠。
岩穴以之风行。
雪林由其电扫。
威灵远畅。
兆庶同欢。
在臣微诚。
倍万恒品。
李抱玉让官优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卿位重台衡。勋崇师律。
爰加倚任。兼总汉中
庶展谋猷。远宁郡邑。
而卿情殷退让。辞统巴岷。
志恋阙庭。兼镇河陇。
高谢玉宇。务更分忧。
言念至忠。益坚大节。
永怀诚愿。深用慨然。
览卿表章。曲遂来请。
尊号赦文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高祖太宗敷大德于天下。
覆载之内。
湛恩茂育。
累圣同道。
用康兆人。
宝位重光。
深其德泽。
被服渐渍。
洽于生灵者。
百有五十年之閒。
兵不作而刑将措矣。
自寇虐横厉。
山东不开。
衅起渠魁。
毒流区宇。
三军七萃之士。
豪杰忠良之徒。
制在风波。
遭其驱劫。
繇是干戈不息。
征赋寔烦。
哀我人斯。
并罹灾患。
悯兹有犯。
无罪万方。
朕上戴皇天。
下临黔首。
奉先圣之成命。
集一切之大勋。
元恶既诛。
群生思乂。
是欲镜清六合。
网决八纮。
庶齐大道之时。
克复太平之理。
至化犹郁。
兵严初解。
百辟卿士。
中外众臣。
并进昌言。
请上徽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
朕涉道日寡。
惭德良多。
恐沮乐推之心。
自增神器之重。
俯膺典册。
敬受鸿名。
便欲谒报昊天。
展事郊庙。
又以孟秋多稼。
垂及西成。
王畿之閒。
人实劳止。
辍兹大礼。
式元冬。
切为踰年改元之制。
缵承洪业。
敢废旧章。
博采群公之义。
乃贞协用之纪。
其宝应二年改为广德元年
爰属履端
乃宏肆眚。
救兹汤火。
俾云行而雨施。
涤其瑕秽。
将玉振而金声。
宜广更始之恩。
用明向劝之福。
可大赦天下。
广德元年七月十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左降官即量移近处。
亡官失爵。
各与收叙。
诸色流人罚镇效力安置配隶等。
一切放还。
安禄山史朝义亲族。
应在诸道。
一切原免。
并无所问。
天下所有诸色结聚。
羌浑党项。
但能悔过自陈。
各归生业。
一切并舍其罪。
其中有头首能劝率。
并束手来归者。
并加官赏。
仍令本道防禦使管刺史县令分明晓谕。
所有到者。
各具名录奏。
诸道百姓逋租悬调。
及一切欠负官物。
宝应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巳前并放免。
一户之中。
有三丁放一丁。
庸调地税。
依旧每亩税二升。
天下男子。
宜二十五成丁。
五十五入老。
应徵租税。
刺史县令据见在户徵科。
其逃亡死绝者。
不得虚摊邻保。
河北百姓复三年。
应是回纥行营经历处。
免今年租税。
内外文武。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各赐两转。
天下兵马元帅雍王
智谋夙成。
忠孝纯至。
恭行讨伐。
亲统元戎。
抚外蕃以仁。
训群帅以义。
班师献捷。
勋茂武成
宜兼尚书令
加实封二千户
回纥可汗册为颉咄登密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
可敦册为娑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可汗。
及左右内外宰相巳下。
共加实封二万户
御史大夫王翊持节就衙帐册礼。
左右杀胡禄都督等并封为王。
诸部督并封国公
河北副元帅怀恩宜兼太保
仍与一子二品官一子四品官并阶。
更加实封五百户
河南副元帅光弼与一子三品官并阶。
更加实封三百户
幽州节度使怀仙与一子三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李抱玉郭英乂辛云京侯希逸田神功孙志直白孝德令狐彰并各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李宝臣薛嵩田承嗣张献诚等各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仍加实封二百户
鱼朝恩寄崇师律。
程元振勋高佐命。
各加实封二百户
仍与一子五品官并阶。
仆固玚高彦崇浑日进建义光逸杨崇光李怀光如岳白元光温如雅拓拔澄泌高晖卢钦友成惟良曹楚玉等各与一子五品官。
加实封一百户
仍各赐铁券。
以名藏太庙。
画像于凌烟阁
并寇难巳来将相勋业高者。
其名籍图画亦准此。
子仪与一子四品官并阶。
加实封二百户
苗晋卿刘晏裴遵庆元载各与一子四品官并阶。
加实封一百户
仪王及王巳下男未官者。
并准旧例与官及封。
永穆并长乐巳下长公主及郡县主王郡王等各与一子官。
皇亲五等巳上。
诸亲三等巳上。
各与一子出身。
二王后各与一子官。
诸道节度观察使立功将士。
其父兄在无官者。
依子文武与官。
巳殁者追赠。
阵亡将士袭父官爵。
河北河南有怀材抱器。
安身守节
素在丘园不仕。
为众所知。
委所在长官具名闻荐。
应授伪官等。
并巳昭洗。
矜才宥过。
宜有甄收。
委所繇勘本官名衔资历闻奏。
量才处分。
文武正员常参官并诸州刺史
父母无邑号官者。
宜与致仕官及邑号。
赠者更与改赠。
刺史县令自今以后改转。
刺史三年为限。
县令四年为限。
员外及摄试官
一切不得釐务。
谏官每月上封事。
无所回避。
河南河北伪度僧尼道士女冠
并与正度
天下刑狱。
大理正断。
刑部详覆
不得中书门下即便处分。
诸色人中。
有孝弟力田。
经术通博。
文词雅丽。
政理优长。
本州各以名荐
李抱玉开府仪同三司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门下。秉德者必先于冲让。
报功者亦资于礼秩。遂其所执。
彰明哲之心。存其所赏。
以称勋贤之策。则劳臣知劝。
偫议允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凤翔府事充陈郑泽潞观察处置等使仍充南道通和吐蕃秦陇临洮以来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李抱玉
风云所感。挺此人杰。
文武相济。弼于朕躬。
竭股肱而宣力。敷心腹而纳诲。
道高可以咨访。言惠可以底行。
镇抚四夷。旌麾授其二柄。
决胜千里。法令齐于一人。
端诚驭众。律略安边。
究诗书之义府。修德刑之战器。
故使刚者有礼。勇者有方。
三军可用。九伐皆剋。
西戎即叙。中夏底宁。
而又精心吏职。谕我朝旨。
茂周原之多稼。省陇右之外徭。
老少安怀。远迩和洽
社稷之卫。邦家之光。
嘉乃丕绩。肆于时夏。
冲而不盈。泰而弥损。
累执范宣之志。不言冯异之功。
辞礼阁之端右。罢王畿之戎号。
足以光昭史册。轨度搢绅。
今之仪同。未曰优异。
以其逊职。是有进阶。
式从彝序。无替成命。
开府仪同三司。馀并如故。
李抱玉河西等道副元帅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周以元老监方伯
汉以丞相抚四夷。则军国之务。
中外一体。自华阳而西。
至于陇坂。涉河之右。
兼控五原。总三将之师。
专万里之寄。诘禁经武。
宜有统制。忧边谋帅。
深仗辅臣。开府仪同三司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凤翔府事充怀郑泽潞观察处置等使仍充南道通和吐蕃秦陇临洮已来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凉国公李抱玉
文以经邦。德以镇俗。
孝友忠信。人之模表。
礼乐刑政。朝之训式。
以道匡朕。允升大猷。
参听断之可否。载清静以宁一。
兼委戎旅。屏于方夏。
知谋变化。潜合神明。
将校悦从。亲如父子。
事出韬钤之外。功成战伐之前。
勤劳王家。以卫社稷。
有致君庇人之绩。冠旂常彝鼎之铭。
顾以国之凭倚。久任忧患。
兵车之半。悉以咨之。
当不惮烦。以时镇定也。
可兼充山南西道观察处置支度营田等使判梁州事陇右怀郑泽潞等使如故。充山南西道河西陇右等道副元帅
中书门下芝草嘉禾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六
臣等言。
伏见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抱玉芝草嘉禾者。
臣闻王者道洽则灵芝生。
天下和一则嘉禾应。
伏惟陛下诞膺景命。
忧济生灵。
合太上之德。
感元精之气。
天地氤氲。
神明滋液。
降此珍物。
叶于昌期。
垂盖连茎。
三华焕发。
离根合㯋。
一穗孤秀。
沐我渥泽。
扇其祥风。
众草之英。
百谷之长。
以兆稔岁。
符太平
昔周得唐郊之献。
列篇于典策。
汉获甘泉之祉。
荐歌于清庙。
三瑞之极。
一朝会同。
长发其祥。
无疆之庆。
臣等谬忝近侍。
幸睹休祥。
欣忭之情。
倍万恒品。
无任欢忭之至。
安邑李相公安边书 唐 · 林蕴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愚尝十分天下之事。
知其弊者大半。
二年冬。
辄献书。
相公正而行之。
嗟乎。
无位而言轻。
相公犹未为行其切者。
国家有西土。
犹右臂也。
臂之附体。
岂不固欤。
臂之不存。
体将安舒。
愚以此辄敢重陈利病。
相公念而行之。
当昔汉室。
彼为内府
囊琛走马。
曾不虚日。
咫尺万里。
烟尘不动。
是以司马迁班固得弄刀笔。
夸大汉功德。
炳然与三代同风。
洎房杜佐太宗文皇帝
刬革凶孽。
天下廓清。
姚宋佐元宗明皇帝
声明文物。
照耀殊俗。
后之辅弼。
不能嗣守。
故我疆我理。
陷于犬羊。
呜呼。
今所践者。
惟北抵豳郊。
西极汧陇。
不数百里。
则为外域。
可不痛哉。
可不惜哉。
且驭马者。
必右执策。
左执绥。
恐其有非常之患也。
傥若臂不胜力。
体不安坐。
则踶齧立至。
岂惟泛驾乎。
此事虽小。
可以喻大。
相公得不念之乎。
愚尝出国。
西抵于泾原
历凤翔。
过邠宁。
三镇得不为右臂之大藩乎。
自画藩维拥旄钺者。
殆数十百人。
惟故李司空抱玉曾封章上闻。
请复河湟。
事亦旋寝。
功竟不立。
尔来因循。
谁复尸之。
故朝受命而夕寝行。
日贵富而月骄慢。
跨广衢而罗甲第。
指长河而允嗣。
士卒穷年不离饥寒。
以月系时。
力供主将
死则已矣。
赏终不及。
如弃鸟兽。
附于薮壤。
故死者饮恨于地下。
生者吞声于边上。
五十馀年无收尺土之功者。
岂朝廷不以为虑乎。
命将不得其人乎。
愚以此窃知不惟土地未可复。
且虑犬戎驰突。
不一日二日。
则彼三镇
强者闭垒自守。
弱者弃壁而逸。
岂暇为国家以郤戎虏乎。
愚所谓臂之不存。
体将安舒。
今刁斗不闻。
烟尘不飞。
盖宗社之灵也。
岂禦守者之有功乎。
且食租则可以备饥。
衣税则可以禦寒。
衣食足然后可以教攻战。
朝廷既切念边军不遑。
终夕飞刍挽粟。
常恐后期。
然而戈负戟者。
终岁而饿。
其来已久。
时莫能更。
度支有兼知之名。
节度营田之目。
皆以货利相诱。
彼𧵍公之宾寮。
悉皆和籴斗粟。
必欺于丈素一言可致。
其籯金如此。
则士卒不得不饥寒。
将帅不得不奢侈。
欲其攻战。
其可得乎。
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也。
其可谓之禦戎乎。
伏料相公亦已垂意矣。
愚窃谓为弊既久矣。
可革而化之。
化之之术。
相公暂回顷刻之虑思之。
思之得人。
则如班超之俦。
不难得也。
相公必命将取其封锡已荣者。
则封锡已荣矣。
彼复何求。
以此战不尅。
攻不得。
何莫不由斯人之徒欤。
因此言之。
则又不唯安边之未得人也。
相公必以为人不易知。
傥断然有一介之士。
敢露肺肝。
相公复能特达奖拔。
俾为千夫之长。
得以自置于秦陇之外。
接彼犬戎之域。
三岁考绩。
能则优奖。
否则孥戮已乎。
贾生终童感激于前迹。
其慷慨不为不至。
盖时之不见信也。
不知相公以愚此言为率尔乎。
以其断然一介之士。
亦能成功立事乎。
且天下岩居谷隐之人。
悉皆有心。
但用与不用耳。
假如登奉常之第者。
未必尽能文章。
为牙门之将者。
未必尽能威敌。
况汉之为汉。
多有异材。
岂唐之为唐。
独无奇士也。
伏惟图之。
彦佐与泽潞三军书843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自天宝以后。兵起山东
惟泽潞一军。不亏臣节。
李司徒抱玉以元勋上将。初领戎韬。
李相公抱真武略忠诚。复总戎柄。
教习步射。振起军声。
为列镇之雄。皆李公之力。
及说谕太尉武俊。首破朱滔
击韩师于武安。屋瓦皆振。
剪符寇于淮服。草木皆兵。
六十年间。忠名尚在。
李相公殂谢。朝廷以王尚书虔休代之。
李缄令居丧东洛。一军受命。
莫敢借留。致泽潞功勋。
成泽潞节义。迩代节相
谁继李公。彼军尚不顾私恩。
以隳王制。岂有从谏跋扈既久。
忠孝无闻。于彼一军。
有何恩泽。若委心泽潞将校
即不合别置纪纲。以劫胁人心。
自图身计。奈何拒君亲之命。
从逆乱之谋。近者卢从史首鼠两端。
贪狼成性。包隐奸慝。
逗留兵机。彼大将司徒王宪等。
因事图之。寻就束缚。
朱滔之功未朽。擒从史之效又彰。
诚动上元。忠贯白日。
一军盛美。可不惜哉。
比闻从谏志在猖狂。招致亡命。
逆人亲党。游客布衣。
皆在公宴之中。列于大将之上。
一军愤愧。固已积年。
岂可舍累代之美名。忘近岁之深耻。
将性命家族。以徇騃童。
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臣之鬼。
彦佐忝受明命。总彼成师
感叹之怀。寝食忘次。
愿将忠素。宣布皇恩。
俟彼英豪。见几而作。
爵秩荣宠。身自取之。
岂得临难因循。为人受祸。
勉思奇策。以副深心。
用奇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六、《范香溪文集》卷一二
臣言:功难以速成,谓中兴大功也;
至于兵家之策,则又有贵速而不贵久者。
臣且将言之。
夫战久则兵钝,攻久则力屈,暴师久则国用不足,此兵所以贵速也。
敌有可乘之隙,我有决胜之机,行之有疑,反为彼利,此兵所以贵速也。
欲无钝兵、屈力、殚财、动敌机会,则莫若用奇,以求速胜之功。
而用奇者,又莫神于得奇正之变也。
使夫用兵者,以众敌众,以强敌强,战胜则杀伤犹至于相当,不胜则一败涂地。
以为用兵如是而止耳,则虽庸人悍夫,皆可以将百万之师,以临大敌。
惟夫用寡以当众,用弱以当强,转危而安,转败而胜,胜则彼必摧溃而我独全,不胜则不至于甚乱,而敌无以乘我,是岂庸人悍夫所能知哉?
盖有奇正之变,行乎其间,因形制胜,神张鬼翕,变化莫测,虽吾士卒,犹不能窥吾所以胜,况敌人乎?
兵法曰战势不过奇正。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奇正相生,如循环无端,必有独得于心,不可以智识,不可以情求者,为能尽之。
昔唐兵之破霍邑也,建成堕马,右军少却,而宋老生乘之,太宗自南原驰下断其军,引兵奋击,遂败老生。
建成阵于城北,是谓正,及其却而致老生,则向之正变而为奇。
太宗自南原驰下,是谓奇,及其断老生军,引兵奋击,则向之奇变而为正。
太宗得奇正之变,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议者以谓非学而能,惟其以正为奇,以奇为正,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视以为正,是岂可学而能哉?
必有独得于心,不可以智识,不可以情求者也。
历观自古善用兵者,未尝不以奇胜,或示羸而用其锐,或示怯而用其勇,或示缓而用其急,或示近而用其远,或示之败而致其怠,或示之退而致其追,或示以击东而实攻其西,或示以击左而实攻其右,皆因机应变,示敌以可见之形,而不示以不可知之计。
唐李泌肃宗李光弼太原井陉郭子仪冯翊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
然后命建宁王北并塞与光弼相犄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肃宗不能用,使庆绪思明挻乱不已。
其后代宗史朝义长孙全绪请休士张势以缀贼,使光弼陈留李抱玉河北,先断其手足,然后纵间贼中,彼胁从者相疑,则贼灭可待。
代宗用其言,遂灭朝义,平河北
臣尝谓禁四将而取巢窟,张势缀贼而断其手足,是皆用奇正之微机不可失者,惟有用有不用,故或有功或无功。
夫先人有夺人之心,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方今讨贼之势,得无与李泌、全绪所言有近似者乎?
惟能出奇正之变,示以可见之形,不示以不可知之计,以成速胜,则善矣。
李抱玉神道碑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六、《文定集》卷一○
按碑云与李光弼同讨史思明,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封栾城县开国公,《新唐书》但云封栾城县而已。
碑云转司徒,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凤翔陇右节度观察等使,公抗表固让,至于三四。
帝顺其请,去司徒、仆射之职,授河西右副元帅
《唐书》云进司徒吐蕃入寇,帝次陕,群盗遍南山五谷间,抱玉讨平之,即诏抱玉权凤翔陇右节度,抱玉恳让司徒,故以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右副元帅,又让仆射,故还为兵部尚书
盖碑则司徒、仆射并命而抱玉并辞之,《唐书》则先辞司徒,故以左仆射同平章事而又辞仆射也。